× 快速导航
新闻资讯
分类
艾融软件2022年年度半岛体育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3-04-27 07:03:07

  半岛体育艾融软件是向以金融机构为主的大型关键行业客户提供深度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计算机科技公司,主要从事金融机构数字化领域的金融IT软件产品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所属细分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的“金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所从事的金融数字化行业,是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实现金融信创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的重要行业之一,已列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是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以“平台级金融数字化系列软件+专业设计+100%贴身定制服务”为核心竞争力,14年来专注研究金融业务与数字化的融合,致力于推动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实现金融业务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公司拥有金融数字化全产业链相关,较为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覆盖了金融服务前、中、后台的在线存款、在线支付、在线贷款、在线运营、在线身份认证、人工智能、虚拟化服务等领域。基于上述知识产权和经验积累,公司研发的多元化产品涵盖金融IT各领域,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公司业务亦从最初的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外围IT系统建设,逐步形成包括业务咨询、平台建设、安全保障、运营支撑、营销获客为一体的金融整数字化解决方案——SQUARE(Smart,Quick,Unique,Abundant,ReiabeandEfficient)平台和一系列标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金融企业级应用软件,包括互联网金融类、电子银行类、应用安全类和大数据分析类产品;同时经公司进行系统培训的专业软件开发技术团队,可为金融机构及其它大型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的软件产品深度定制开发技术服务,全面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公司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及其他大型企业提供从产品平台建设到基础服务支持,再到业务运营支撑的创新业务咨询、IT系统建设规划、软硬件开发、大数据运营服务等专业解决方案和实施落地服务。

  截至目前,公司服务的客户覆盖了中国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中的12家。客户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3家大型商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601916)等8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银行601229)、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富滇银行、厦门银行601187)、柳州银行、宜宾市商业银行等8家城市商业银行;上海农商行、北京农商行、广州农商行、重庆农商行、无锡农商行等农村商业银行;友利银行、南洋商业银行等外资银行;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证通公司、中国供销、太平洋保险、建信人寿保险、光大证券、中泰证券600918)、支付宝、拉卡拉300773)等众多优质金融机构客户。报告期内,公司还新增了上交所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客户。

  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已通过CMMI5认证,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27001认证、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SO20000认证;报告期内,公司新增6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软件技术发明专利,截止目前公司拥有的软件技术发明专利已有19项,新增12项国家版权局认证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累计已达315项。这些技术专利和软件产品著作权的获得,更加增强了公司软件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使得公司对核心技术资产的保护更加有力。公司通过对现有软件产品的升级和新产品的研发,不仅丰富完善了公司软件产品体系,也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品支撑。

  公司向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及其他大型企业提供业务咨询、IT规划、系统建设、产品创新等专业解决方案,按照提供服务的类型来分,主要可以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两类:

  1、公司的技术开发业务主要是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金融应用平台和各应用软件产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开发定制化软件系统等相关服务。该类服务一般是基于客户对新软件系统的需求,或者客户对原有软件系统提出新功能需求的情况下,由公司负责从技术层面完成客户的需求,实现软件系统的功能。公司作为提供金融IT整体解决方案的金融科技软件公司,收入构成以技术开发为主。

  2、公司的技术服务业务是在完成为客户的定制化软件开发之后,进一步为客户提供的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的配套技术服务。该类服务是基于公司对既有产品的技术咨询、系统运营及维护、产品售后服务等,不涉及针对客户提出的新需求的技术开发任务。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展开:

  1)现场服务:现场服务是公司提供的主要技术服务方式,公司派遣相关技术人员进驻客户现场,在现场解决问题和排除故障;

  2)定期巡检:技术人员定期或根据客户要求的时间对客户进行系统检查,以提前发现可能的故障或问题,进行预防性维护;

  3)远程支持:对于一些容易解决或者不需要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客户现场也能够解决的问题,在客户方提出需求后,公司的技术人员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为客户解决问题。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客户以及销售、服务模式未发生变化。二、主要经营情况回顾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团队按照董事会的要求,积极推进和落实各项经营工作,并对市场和客户的情况及时做出反应,快速动态地调整相关经营和管理措施。报告期内,针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商业银行加快构建以数字化为引擎,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运营场景多点散发的经营模式。数字金融场景应用也覆盖普惠金融、营销模式、供应链金融、交易银行、对公经营管理中台建设、零售业务等多个维度。同时商业银行大力推进“信创”工作,并开始从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向应用软件领域扩展。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对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方面的应用实现业务创新的需求以及采用完全自主可控技术实现数字化服务的需求均十分旺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也十分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在商业银行实用化应用的前景。针对商业银行的数字化需求,公司经营层在2022年重点组织推进了以下事项:

  一是深度洞察和分析客户需求,持续稳定和扩大存量客户的服务规模。报告期内,公司与已有客户的业务合作持续深入。公司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银行的合作都已超过12年,2022年公司与主要现有客户的持续性软件交付服务方面,业务规模均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与此同时,公司积极组织专业团队,对合作银行的业务进行深度分析,洞察和预判合作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和技术需求,并提前进行技术和人员的储备,使公司与合作银行的创新性业务规模实现了较快增长。与这些已有客户持续、稳定并不断扩展的业务合作,有力地保障了公司业务的持续性、稳定性,为实现公司业务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大储备技术的应用力度,持续满足银行数字化转型需求。公司着力向银行输出储备的技术与技术人员,依托完整的自主可控的产品和研发体系,全程深度参与了金融信创及其产业生态建设,在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四大板块均积累了丰富的成功实施经验。报告期内,艾融软件牵头提供技术支持了某大型商业银行信创分布式开发项目,涵盖基础开发平台、分布式批量框架、软件仓库等多应用多领域研发,涉及分布式体系下的批量作业调度及相应的管理与监控,柜面系统由C/S结构到B/S结构的转型,API开放平台、应用开发平台等。同时,公司还参与了多家银行手机银行不同系统的鸿蒙改造。所有系统均全面兼容鸿蒙操作系统,同时确保了在鸿蒙系统上流畅、稳定、高速地运行。公司在金融信创领域围绕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领域都深度融合了金融信创生态体系,助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更加稳健与安全。

  同时,在报告期内公司还加大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及其相关技术的推广力度。公司推出的虚拟营业厅解决方案、高保真数字员工解决方案、VR眼神支付解决方案等,得到了商业银行的充分认可。

  三是积极拓展金融机构新客户,不断做大做强软件定制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了上交所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客户。

  四是完善软件大规模交付体系,建设软件工业化研发机制。报告期内,公司为进一步加强精细化运营管理,通过研发,大幅优化升级了公司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出了公司运营管理态势感知、员工服务连续性预测模型、全新“笨鸟”工作任务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掌控公司当前经营状态,并对公司经营态势通过系统化和数字化的方式进行预测。另外,通过研发进行公司主运营流程的优化设计,并使之平台化、数字化,形成了一系列面向公司数字化运营管理的平台系统产品,大大提升了公司运营管理效能。在报告期内客户需求出现较动的背景下,公司在上述平台和系统的支持下,提升了全公司调度资源的能力,运营效能大幅提升,运营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五是持续开展技术研发,不断打牢工作基础。报告期内,2022年公司新获得软件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数较2021年增长了46%,累计已获得315项软件产品著作权。

  2022年,公司经营管理团队稳定并继续壮大,主要核心团队人员长期稳定。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公司持续加强人才培训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公司人才培训体系,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投入,持续提高团队专业技术能力。这样一方面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升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等级,以提高在专业服务方面的议价能力,同时也为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积极储备后备管理和专业人才。

  2022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603.4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43.80%的增长;营业利润为5,104.68万元,与去年相比增加4.88%;净利润为5,277.48万元,与去年相比增长4.14%。

  2022年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2.75%,主要是因为:(1)人力成本逐年提高;(2)去年新进人员较多,存在一定期限的培训期(无收入);(3)出于公司战略考虑,部分新项目投入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进行前期攻坚战,成本相对较高;(4)报告期内需求的大幅波动影响了部分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供应商和客户、销售渠道、成本结构、收入模式、季节性、周期性等对公司经营情况的影响无重大变化。

  综上,客户需求大幅波动影响,公司业务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2022年公司业务发展态势总体保持良好,而且从客观现实情况及长远发展趋势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全面线上化、互联网化的需求会更加强烈,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加大投入,进而推动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需求增加和业务发展。

  我国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经历了金融业务电子化阶段、金融渠道网络化阶段,目前正迎来金融数字化发展浪潮,信息技术逐步由支撑业务向引领业务方向发展,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已成为新趋势。

  2022年,中国银行业从过去的高速发展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凸显。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影响经济增长路径、生产力发展和各行各业转型升级进程,生活方式、经济体系和治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加速变革。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45.5万亿,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也高于全球47个国家的平均增速水平15.6%。

  2022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我国数字经济做出了体系设计和整体布局。数字经济作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器”和“加速器”的作用愈发凸显。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及数据治理等四个方面,均依赖较强的软件服务能力,尤其是大规模软件交付能力的支撑。软件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当代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软件领域的自主信创已经成为筑牢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基石之一。得益于国家政策对软件行业的大力扶持和数字经济浪潮的兴起,我国软件行业规模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6年至2021年,软件行业收入占我国GDP的比重从6.49%上升至8.31%,软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22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稳步向好。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软件业务收入跃上十万亿元台阶,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2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5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8,126亿元,同比增长11.2%。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在全球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了爆发性增长的战略机遇期,我国软件产业有望继续保持高速的发展态势并引领全世界的行业发展。

  对金融业而言,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是数字经济的时代要求,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剧烈波动,资管新规、现金管理新规等一系列新政出台,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趋势下,金融数字化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的关键业务底座。2022年金融管理部门陆续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指导性文件,并同时加大金融数字化转型相关标准规范、框架模型等方法论研制,以高质量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实施工作。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相对之前电子化、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撑作用和意义,更强调业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业务主导和科技引领的“双轮”驱动,仅依靠科技部门难以有效推动各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为此,主要金融机构纷纷从企业级战略高度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制定金融科技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加大战略驱动,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落地。根据对46家金融机构的调研,有40家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占比达86.96%,其中将数字化转型确定为企业级战略的有38家,占比达82.61%。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在战略驱动数字化转型方面基本形成共识,注重顶层设计,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

  从应用领域来说,中国银行业与其他金融机构在近几年才开始重视金融科技不同,银行业的数字化建设一直伴随着网络和科技的进步而从未间断。从网上银行到移动支付,再到数字人民币,数字化已经成为了银行业最重要的基因之一。因此金融领域中银行业IT投资规模最大,约为证券IT投资的5倍、保险IT投资的4.5倍。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对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银行业未来几年数字化领域的投资仍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三、未来展望

  2022年,全球经济经历了俄乌冲突、通胀飙升、美联储加息等复杂多变事件的冲击,国内也经历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但是2022年,中国经济依然呈现出总量增、质量升、韧性强、走势好的发展态势。

  展望2023年,从目前趋势来看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几乎已成定局,全球经济中长期增长动力也显著不足。在高通胀压力下美欧央行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甚至面临过度紧缩的风险,对全球经济的负面溢出效应日益凸显。同时,在地缘政治冲突和自然灾害等非经济因素冲击下,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将面临更大压力,未来3至5年,全球经济可能将维持在中低速增长的水平。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中,信息技术和绿色科技是当前全球创新突破最多的领域。根据历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与世界经济论坛分别发布的全球十大突破性和新兴技术清单,2018—2022年约四成出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超六成技术创新与信息技术有关。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技术有望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机器适应现实世界、解决复杂问题、与人类交流协作等目标。在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区块链、生物技术等构建的数字经济时代,大规模定制、动态供应链、智能生产和服务、精准推送等将成为现代产业的新特点,并将改变全球经济发展和大国竞争模式。同时,中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均提出“碳中和”计划,并将绿色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的关键驱动力,大国绿色科技博弈将进一步加剧。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尽管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有望将继续保持足够的逆周期调节力度,经济增速将会向潜在增速回归,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023年1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上调了0.8%至5.2%,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速。

  2023年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与银行业相关的主要政策有: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半岛体育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半岛体育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在宏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和监管要求的背景下,随着银行业务与技术融合的加深、加快,我国银行业数字化场景应用渐入佳境。近年来,金融机构加速新技术应用,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业务不断融合,业务上步伐持续加快,线)联动,金融科技综合赋能效果全面提升。2023年银行业一是从零售为主将向全面融合升级过渡,数字化应用已从过去偏重于零售领域向对公、金融市场和“三农”等领域加速渗透,特别是在对公和数字乡村领域更是一片蓝海。二是数实相生,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在做好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在积极通过“科技+金融+产业”等新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融合,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将金融、数据、信息等服务嵌入企业生产、设计、销售、流通等环节,形成金融相关场景,进而形成自身的数字生态。三是重视自主可控,强化信息安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好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成为金融科技应用的另一个关注点,如何实现自主可控,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国产化和信创领域也是银行持续投入的重点领域。

  进一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更加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是银行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数据作为新

  型生产要素,金融大数据呈现几何级增长,但是大数据相关的所有权、交易权、收益分配权等权利界定还是偏模糊,如何合规使用,促进数据要素更好产生价值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2022年末,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预计2023年数据要素应用将加快推进,而金融机构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金融机构要认真思考如何做好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破解内部数据孤岛和系统割裂问题,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入表,让数据要素更好发挥价值。同样,数字技术违规滥用带来的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也是各方关注的重点。2023年将是消费者保护大年,金融机构应更加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合规使用数据,实现守正创新。

  基于长期的金融行业服务经验及艾融服务团队专业人士的分析,艾融软件敏锐地预判金融数字化发展趋势,艾融软件认为:

  国内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将在2023年进一步深化,数字化的需求将继续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甚至会在某些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

  首先,在金融机构数字化重点由以零售为主向对公、信贷、同业等领域全面拓展的过程中,金融与场景的结合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对电子渠道、API银行、场景互联互通等领域将带来巨大的数字化需求;

  其次,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人工智能将在2023年快速引入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人工智能将在银行的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带来电子渠道的革命性变化,改变客户和银行的交互模式,进而形成银行数字化新浪潮。

  再次,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金融信创是保证银行安全、稳定地连续性运营的重要保障。在金融信创的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数据安全四个领域,均将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同时,在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逐步完成信创的过程中,应用软件的信创将逐步增加在银行信创中的比例,并形成持续性的需求。

  艾融软件将在2023年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增强自身在金融信创、数字人民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安全等领域的研发优势,为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性、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并提供落地实施的大规模软件交付服务,助力金融机构的深度数字化转型,服务金融数字化战略。

  艾融软件始终致力于向关键行业、核心领域提供深度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公司重点关注的金融行业加快深度数字化和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巨大变革背景下,公司将发挥自身研发优势、实施优势,抓住市场机遇,积极布局,扩大市场规模,延伸业务领域,拓展新客户。

  公司将在2022年获得的通用资源订单基础上,继续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扩大产能,持续满足需求方的产能要求;在2022年新增金融机构客户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特别是头部银行的拓展力度,力争继续扩大公司在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中的覆盖面,同时加大对头部城商行、农商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拓展力度,继续扩大公司优质客户规模;继续巩固和增强公司在金融信创、数字人民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安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隐私计算等领域的研发优势,发挥公司在支付、数字人民币、普惠信贷等方面的场景和银行业务背景优势,加大与银行数字化项目的结合力度,在助力金融机构业务增长前提下,实现与金融机构的共赢;重点研发人工智能在金融机构的应用,结合金融信创要求,打造适合金融机构应用实际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继续发挥公司的产品和平台优势,持续升级公司金融营销平台、金融电子商务SaaS云平台、开放银行平台、微服务服务编排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等技术平台等技术产品及平台,基于云闪付专区的理财服务专区、O2O加油卡充值平台、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场景缴费服务平台、基于个人信贷的小微e贷等业务平台,以及零售、普惠、对公存贷款、商城自动上下架等产品和交付经验与能力;继续提升公司软件工程师队伍建设体系,不断提升生产招聘的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强化自身全流程软件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高质量、可持续的软件工程师资源支持。

  公司将继续重点深耕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科技软件产品及专业服务领域,成为该领域一流的软件企业。同时,公司将发挥在金融科技业务领域中自主创新优势、行业经验优势、客户资源和品牌等优势,发挥公司在开放系统平台上大规模软件交付的组织、人力和管理优势,通过以下措施积极推动业务发展:

  1、抓住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带来的数字化转型新机遇,促进公司前期研发成果的转化

  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日趋成熟,给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不但会对人机交互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将对消除数字鸿沟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以大模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人工智能技术,还会对金融机构的众多业务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公司将加大投入,在前期跟踪和场景研发的基础上,加大与大学、专业机构等的合作力度,基于公司对金融业务的深刻理解,形成针对性的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金融解决方案,并通过公司的技术团队和场景建设能力,助力金融机构落地实施,提升金融机构渠道交互能力,降低渠道交互和相关业务成本。在此基础上,将公司前期的研发成果转化为营收,提升公司竞争力;

  随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亟需通过场景的互联互通发挥数字化的优势。公司强大的技术能力、交付能力和对金融机构业务理解和有效整合能力,以及在银行业务与技术结合的预研成果、研发能力与场景建设能力,与金融机构的需求匹配度高、交付能力强。公司将发挥上述优势,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的探讨,开展交叉销售,推动扩展与现有金融机构客户的合作面,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落地见效。

  金融数字化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但数据的隐私性、安全性、合规性也是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公司将继续加大在隐私计算等数据应用领域的研发力度和成果转化,发挥公司大规模软件交付优势,打造公司在金融机构、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搭建“数字桥梁”方面的技术服务能力、业务服务能力和场景服务能力,持续助力银行的数据应用能力和效果提升。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与全国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中的12家建立了合作关系,积累了大量的业务经验、产品经验、交付经验。2023年公司将继续加大新合作客户的拓展力度。一是加大对尚未合作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拓展力度,积极与这些国内头部银行开展业务交流,寻找合作点。以公司的优秀实践案例和业务、技术能力,争取与增量头部客户的合作;二是加大对更加广泛的中小银行客户市场的拓展力度,重点是头部中小银行的拓展力度,以公司的金融数字化产品和平台以及公司的交付能力,满足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三是立足银行业,积极向其他金融行业扩展,依托公司在证券、保险、基金等行业的能力积累,积极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金融机构最集中的地区拓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强化公司“为您和您的客户考虑更多”服务宗旨在员工中的落实,强化服务质量管理,持续做好员工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以及合作银行开发各项要求,严格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为合作银行提供高质量的软件交付服务,保持公司在合作银行供应商评测中的领先水平,稳定在合作银行通用资源的市场份额。

  随着新技术的实用性不断提升,云计算、隐私计算、数字孪生、数字仿真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新的业务模式、服务模式和客户体验的创新,金融机构数字化服务升级的需求日益强烈。公司将抓住这一机遇,稳定原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深度解决方案的交流,将公司前期积累和研发的相关技术、业务能力,与现有合作关系的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发挥公司自主研发的优势,

  抓住银行核心系统向分布式处理转变的机遇,在应用软件的信创领域拓展与银行的合作,稳步扩大在通用资源上的市场份额。

  公司继续依托自主研发的业务运营管理平台,对全公司各岗位实施扁平化、精细化和量化管理,通过该平台对全体员工每天的工作状态、工作任务、工作绩效进行实时化、信息化、可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源整合、管理和调度能力及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提升资源的投入产出比例,进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继续优化“招聘-培训-实习-一对一带教”的软件工程师高效培养体系,使员工快速适应金融机构软件开发的技能、素质、金融基本知识、信息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快速将新员工从软件开发人员培养为合格的金融软件工程师。同时,持续对现有员工、特别是技术团队开展常态化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技术团队的技术能力和对金融机构业务的理解能力。同时,公司不断通过企业文化、合理薪酬制度设计、灵活的绩效考评等多种方式来吸引人才加盟,从而打造高质量的技术团队。

  公司将抓住国内信创业务向深度发展的机遇,继续做大做强子公司艾融电子,面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基于国产自主可控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计算机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强化信创综合服务能力;整合提升控股子公司艾融数据的业务范围和内容,重点面向金融机构提供业务运营支持服务,整合非金融场景,向金融机构提供包括获客引流、客户经营类、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及落地等在内的服务。通过对业务领域的完善和拓展,形成公司新的潜在利润增长点;积极配合银行信息安全战略,稳步扩大子公司宜签网络的市场份额,为银行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公司将继续强化上海砾阳的差异化优势,做大做强上海砾阳软件业务,扩大对公司业务贡献度。

  随着艾融软件的迅速发展,对公司未来发展或经营计划有重大影响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市场竞争,主要包括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不及预期、公司新业务开展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客户流失、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等,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以应对变化。四、风险因素

  在人工智能迅速兴起的背景下,可能会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服务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金融机构技术架构、产品形态、特别是IT开发模式也有可能产生很大变化。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把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趋势,适时开展应用研发与使用,不能将相关技术应用到合作银行的数字化项目之中,不能主动应用新技术提升大规模软件交付的效率与质量,公司不但将面临技术升级迭代滞后及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会导致公司无法对合作银行开发人员技能可能的重大变更做出及时的反应,进而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已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面开展积极的研究,一方面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银行的应用已经具备了可落实、可实施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公司也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使得合作银行对开发人员技能要求带来可能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并已开始进行相关的技术、能力与人才储备,确保公司员工能够快速掌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能力,以此来应对技术迭代带来的风险。

  公司对主要客户的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较高。公司与工商银行合作时间较长,但公司与工商银行不同IT实施部门的服务合同均为三年签署一次,与工商银行后续合作协议是否能够继续签署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公司未来与主要客户、尤其是与工商银行系统内各主要金融IT实施部门合作关系出现不利变化,或未能获得(维持)供应商资质,亦或因客户发展策略发生重大变化、经营管理出现重大问题等原因,均可能导致主要客户对公司采购下降甚至不再续签合同、停止采购公司产品或服务,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大力提升员工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执行合作银行开发各项要求的意识教育,并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员工在提供优质开发服务中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开展服务质量管理工作,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员工行为规范要求,严格绩效考核管理,为合作银行提供高质量的软件交付服务。第三方面,公司将大力发挥资深银行业务背景团队的作用,积极研究新技术在银行的应用趋势,预判合作银行的IT建设路径,不断提供新的、可落地、可带来银行业务增长的解决方案。通过优质服务降低主要客户停止或大幅降低合作份额的可能性。第四方面,公司正加大力度拓展新的金融机构合作客户,提升存量合作银行的市场份额,从总体上分散大客户集中度风险。

  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持续增加,维持现有增速的难度提高,亦可能出现利润无法与收入同步增长情形。而且,公司销售收入与下游银行业的监管政策、IT投资规模密切相关。如果未来国家宏观政策发生变化或者银行管理体制变革,可能发生银行业不景气或银行业信息化建设速度放缓等情形,从而影响到银行业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而使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出现不利变化,并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公司持续稳定经营。因此,公司存在收入或利润无法保持持续增长、持续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通过不断提高研发技术、自主产品自主研发,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加大自主创新,取得行业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在金融机构数字化浪潮的背景下,公司也在不断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拓展力度。

  公司客户主要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银行对金融IT系统的采购一般遵循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通常在年初(第一季度)制定投资计划,后续履行审批、招标、合同签订等流程后,之后由公司启动实施,故上半年需要初验或终验的项目相对较少,下半年尤其是年末是定制化开发合同验收的高峰期。因此,公司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在下半年占比较多,业绩存在一定季节性波动。

  应对措施:公司加强、坚持稳健的收款工作,实现合同及时回款。另外公司一直致力于自主软件产品的研发,并不断加大软件产品销售业务份额,基于产品销售合同执行周期短、投入小、回款快的特点来对冲行业业务季节性波动导致公司经营风险。

  公司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公司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产品结构调整都需要以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和关键管理人员为主导,公司各项核心技术也是由以核心人员为主的团队通过与同行和客户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和行业实践获得的。能否维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是公司能否在行业内保持现有市场地位和是否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以上核心人员流失的风险是由于公司所处行业对于人才的竞争争夺而造成。报告期内,公司核心团队稳定,但为考虑核心团队成员的长期稳定,公司将进一步实施员工激励培养计划,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稳定核心团队,降低核心人员流失与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

  应对措施:报告期内,公司核心团队稳定,但为考虑核心团队成员的长期稳定,公司将进一步实施员工激励培养计划,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